...."有點血腥喔,膽小的不要看".....
有人平日不愛惜身體 ,終於把身體搞壞啦,
膽囊裡沉寂許久的息肉終於被越養越肥大,幾次健檢追蹤下來,哪顆小東西越長越大,由0.5公分長到2.2CM....
據說一般膽囊息肉長到一公分都很罕見,可以把它養到2.2CM,真是不容易
還真不知平常是吃什麼啊,吃的它養分這麼充沛 ,
這次健檢,醫生說,不行一定要摘除了.....哪就只好動手術啦
現在手術很進步,採的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看醫生習慣打三個或四個洞在肚臍下緣、上腹、右肋下及右下腹,分別插入1.5公 分、1公分、 0.5(0.2)公分、 0.5 (0.2)公分的套管。內視鏡及手術器械由此四個套管進入腹腔進行手術。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傳統膽囊切除術比較表:
兩種手術優缺點比較 | ||
|
腹腔鏡手術 |
剖腹式手術 |
術後傷口疼痛 |
輕微 |
劇痛 |
腹部美觀 |
3-4個小記號 |
10-20公分疤痕 |
住院天數 |
1-2天 |
5-8天 |
回復工作 |
3-7天 |
28-42天 |
週二看了門診,週五就排定手術啦,新竹馬偕單人房一晚3200,還有更好的尊爵套房4800,不知哪裡面是如何尊爵?
既來之則安之,當這三天是來渡假囉,只是這裡沒有美食,更沒有美景,
睡的床是硬梆梆又小小的看護床,難睡的要命,
電視頻道沒有有線頻道,轉來轉去只有哪幾台難看的無線台,嗚嗚我好想念tvbs、東森、hbo....
馬偕病房的夜晚與白天,白天採光不錯啦,兩大片擦的啵亮的玻璃窗,但我怕曬通通拉起來
手術室....進了哪扇黃門後....命運就交給醫生和上帝啦
手術三十幾分鐘後,醫生開始呼喚家屬,我背著大包小包飛奔過去,醫生夾著這個小小的膽曩給我看....這個就是膽啦,息肉在包裡面看不到勒,比較紅的哪一面是因為貼近肝臟.第一次親眼見到膽原來這麼點大.醫師一聽我說想要照相留念時.我彷彿見到他臉上出現三條線......
手術後要好好休息囉,不要一直想著抽煙啊,
這幾天我就窩在哪小小的看護床上,腰酸背痛........
當看護真不容易啊難怪請看護這麼貴,因為太辛苦啦
總之手術順利,一切平安...膽囊摘除以後飲食得清淡啦.油膩食物碰不得了得忌口 .為了不要預支未來享受美食的額度,平日就要保樣身體啊..
~關於膽囊~
膽囊是一個附屬於肝外膽管的膨出器官,是可伸縮的囊狀物,其形狀以梨型最常見,長徑約8到10公分,短徑約2到4公分。正常狀態下,功能是暫時儲存肝臟所製造分泌的膽汁,可依飲食狀況及食物的種類,將膽汁送到消化道,來調節腸道酸鹼值,並且活化消化酵素,例如脂肪酶等,以達到輔助消化吸收功能,尤其對高油膩性食物的消化,更是需要膽汁的輔助。
膽囊的主要作用,是儲存膽汁,將膽汁送到腸道,幫助消化吸收。膽汁是肝臟分泌的,所以切除膽囊不會影響肝功能,也不至於沒有膽汁。但在失去膽囊儲存及濃縮膽汁的功能後,脂肪類的食物等較油膩飲食會不易消化
膽囊息肉是什麼?
同樣是膽囊的毛病,膽囊息肉發生的機率比膽囊結石低多了,大約是1到4%。膽囊息肉與肝臟囊腫,肝臟血管瘤一樣,通常是健康檢查腹部超音波的偶然發現或是因為其他原因檢查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發現的。
不像胃或是大腸的息肉,我們可以使用胃鏡或是大腸鏡將息肉切除,偏偏膽囊內的息肉就沒辦法這麼做,因此我們只能靠息肉型態上的不同,來決定處理方式。
膽囊息肉總共有五種,從最常見開始依序如下:
1. 膽固醇息肉(Cholesterol polyp),佔60%。膽固醇是膽汁的成分之一,當膽固醇的濃度過度飽和時,膽固醇就會沉澱下來,膽囊的內皮細胞包圍了這些沉澱的膽固醇,就形成了所謂的膽固醇息肉。超音波檢查時,通常都可以發現好幾個,大小約0.2-1公分之間。有時候,膽固醇息肉會脫落,這個時候,脫落的息肉有可能如同膽結石,會阻塞膽囊管產生上腹痛,甚至引起胰臟炎。
2. 膽囊腺體肌肉增生(adenomyomatosis),佔25%。通常位於膽囊底部,造成膽囊壁局部增厚,大小約1-2公分,屬於良性變化。但是有例外,如果腺體肌肉增生產生環狀膽囊壁增厚或是膽囊內腔因為膽壁增厚而縮減,需要小心膽囊癌的存在。
3. 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佔10%。炎性息肉顧名思義是發炎之後留下來的組織,通常是單一發生,大小0.5-1公分。
4. 膽囊腺瘤(adenoma),佔4%,通常是單一發生,大小0.5-2公分。由於膽囊腺瘤與膽囊癌有很密切的關係,需要特別注意息肉的大小與病患的年紀,息肉大小超過1.2公分可能已有局部惡性變化,超過1.8公分,可能已經是侵入性的膽囊癌,此外病患超過50歲又合併超過1公分的息肉,也會增加膽囊癌的機率。
5. 剩下的1%膽囊息肉是屬於比較罕見的,包括異位胃部腺體(heterotopic gastric gland),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類癌(carcinoid tumor),肌肉瘤(leiomyoma),纖維瘤(fibroma),通常是0.5-2公分大小,單發,良性。
前3種息肉,佔了整體膽囊息肉的95%,除了少部分的膽囊腺體肌肉增生外,並不需要做什麼特別處理,真正須注意的是膽囊腺瘤,問題是我們無法像胃或是大腸的息肉一樣,用內視鏡做個切片看看是不是腺瘤,因此目前膽囊息肉建議的處理方式是:
u 不管有沒有症狀,大小超過1公分的息肉,請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將整個膽囊摘除,手術前可考慮內視鏡超音波檢查。
u 膽囊腺體肌肉增生合併環狀膽囊壁增厚或是產生膽囊內腔因膽壁增厚而縮減,請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將整個膽囊摘除,手術前可考慮內視鏡超音波檢查。
u 小於1公分的息肉,但是醫師懷疑與反覆發生的上腹疼痛有關,可考慮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將整個膽囊摘除。
u 小於1公分的息肉,且無症狀,請定期6至12個月超音波追蹤檢查。
以上資料轉載自:財團法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臺安醫院蔡青岩醫師
http://www.tahsda.org.tw/ginet/epaper/enews/20050708080717.htm